蔬菜病毒病的發生原因和防治策略
病毒病是高溫季節常發的一類蔬菜病害,它被稱為蔬菜上的“癌癥”。病毒病與其它的真菌、細菌性病害不同,病毒病的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病害。在自然界中,一旦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,那么隨著寄主細胞的分裂增殖,病毒也在不斷增加。足見這個病毒病有多難防治了!一旦發生病毒病,作物常常表現為花葉、小葉、蕨葉、生長點受阻、矮化不長等情況,,進而出現絕產絕收,嚴重影響到農戶的收益。
病毒病一般有四大典型癥狀:花葉型、黃化型、壞死性、畸形型。了解了這個能夠幫助您更好地提早辨別出作物是否出現了病毒病,更好更快地進行病毒病防治!
1、花葉型:典型癥狀是病葉、病果出現不規則退綠、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,植株生長無明顯異常,但嚴重時病部除斑駁外,病葉和病果畸形皺縮,葉明脈,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,結小果,果難以轉紅或只局部轉紅,僵化。
2、黃化型:病葉變黃,嚴重時植株上部葉片全變黃色,形成上黃下綠,植株矮化并伴有明顯的落葉。
3、壞死型:包括頂枯、斑駁環死和條紋狀壞死。頂枯指植株枝杈頂端幼嫩部分變褐壞死,而其余部分癥狀不明顯;斑駁壞死可在葉片和果實上發生,病斑紅褐色或深褐色,不規則型,有時穿孔或發展成黃褐色大斑,病斑周圍有一深綠色的環,葉片迅速黃化脫落;條紋狀壞死主要表現在枝條上,病斑紅褐色,沿枝條上下擴展,得病部分落葉、落花、落果,嚴重時整株枯干。

4、畸形型:表現為病葉增厚、變小或呈蕨葉狀,葉面皺縮.植株節間縮短,矮化,枝葉絲生呈叢簇狀。病果呈現深綠與淺綠相間的花斑,或黃綠相間的花斑,病果畸形,果面凹凸不平。病果易脫落 。
1、高溫干旱:高溫和干旱的環境下,作物長勢一般比較弱,抗病抗逆能力差,作物更易感染發生病毒??;
2、施用氮肥過多也會對病毒病的發生產生影響;
3、土壤瘠薄、板結、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等不利于作物壯棵,進而導致病毒病的發生;
4、蚜蟲、薊馬、煙粉虱、灰飛虱等害蟲在危害作物的同時,還可傳播病毒病,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;
5、已感染病毒病病株隨意丟棄;攜帶病毒病的種子、種苗、砧木、接穗、塊莖等
對于病毒病的防治,謹記一個原則: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!
防治病毒病的四個步驟
抑制病毒采取的措施通常是使用一些植物病毒抑制劑。(可選用6%烯?羥?硫酸銅)
病毒病發生后作物很容易出現生長點受阻的情況,生長點不長等情況,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,進而出現矮化不長。對于這樣的情況,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植物源生長劑來促進作物健康生長。 (可選用6%烯?羥?硫酸銅)
上面我們也提到,像蚜蟲、薊馬、煙粉虱、灰飛虱等害蟲在危害作物的同時,還可傳播病毒病,也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,如果防治病毒病的時候不注意這些傳毒昆蟲,防治效果也會大大折扣,防不勝防。建議搭配久凈、艾綠鯊等殺蟲劑使用,消滅病毒病的傳播途徑,防治效果會更好!
防治病毒病的措施
1、選用抗性品種或脫毒種子
2、苗期使用一些微生物菌劑,緩苗后控水控溫,培育壯棵,增強抗病能力
3、加強棚室前后通風、中午高溫時段全棚覆蓋遮陽網、小水勤澆等,盡量避免高溫、干旱的環境出現。
4、注意田間管理:及時清理雜草和殘株,設防蟲網、粘蟲板、及時噴藥,滅掉病毒載體和傳毒害蟲
5、合理施肥,避免過量施肥或營養缺乏
6、在病毒病高發季節,病毒病發生前或發病初期提早預防
病毒病在大量爆發時期用藥,再好的藥也不能徹底根治,還不如提早防治,盡可能減少病毒病的發生!(可選用6%烯?羥?硫酸銅)